走进不科学_第133节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   第133节 (第2/2页)

船身……”

    ??听小赵这么一说,老苏倒也回想起了一些画面。

    ??不禁微微点头赞同。

    ??不过想着想着,他忽然意识到了什么。

    ??猛的瞪大眼睛,看向徐云,嘴角隐隐颤抖:

    ??“小王,你是说我们先看到船帆,是因为大地是圆形,所以海面将船身给挡在了后方?”

    ??徐云沉默片刻,郑重而坚定的点头道:

    ??“没错。”

    ??海面上的行船先看到船帆,后看到船身。

    ??这是亚里士多德在证明地球形状时,曾经提及过的有力证据。

    ??当然了。

    ??在现实生活中,你想单靠肉眼验证这个说法,其实是比较麻烦的。

    ??因为根据r^2+d^2=(r+h)^2可以计算,一个视线高度为1.75米的人,能够看到的地平线距离有4.65千米。

    ??如果你站到山上或者建筑高层,看到的范围就更远了。

    ??这种十几公里起步的视力范围,一般人其实是很难分辨出船帆、船桅和船身的。

    ??这种情况下所谓首先看到风帆,很大部分原因要归结于风帆的显眼程度,和海平面没啥关系。

    ??但值得一提的是。

    ??登州和昌国这两个地方却很特殊,不同于一般的海岸:

    ??它们都是宋朝水军要地,同时也是宋代知名的海市所在。

    ??眼下是宋朝海市最发达的时期,贸易联通的可不是内地,而是周围的各个国家。

    ??而凡是越洋贸易的船只,体型往往都非同一般。

    ??比如很有名的宋代古船,被发掘复原的华光礁1号。

    ??整艘船船体残长20米,宽约6米,舷深约3-4米,这在宋代只是中型船的规模。

    ??像在登州、昌国这两处海市兼军事重地。

    ??你若是运气好,甚至可以见到两千料级别的帆辅车船。

    ??至于所谓两千料嘛……

    ??差不多是45米、宽11米、深5米的规格。

    ??也就是千吨级的排水量,是郑和船队最大的宝船的40%左右。

    ??这种规模的大型船只,只要天公作美,在极远处分辨出船帆和船身还是不难的。

    ??老苏和小赵一个是前任宰相,另一个是宋哲宗的亲弟弟,属于大宋最顶尖的那批人。

    ??他们前往海市的时候想要见到这种船,简直就是像是喝水一般容易。

    ??当然了。

    ??在后世看来,先见到船帆不一定就代表地球是圆的。

    ??因为从可能性角度上来说,其实还存在一种甜甜圈模型的可能。

    ??但此时的老苏显然没能想到那么多,他的心思近乎完全放到了徐云所说的那番话里。

    ??作为眼下华夏本土……或者说全世界最顶尖的天文学家——还是没有之一的那种。

    ??老苏对于星辰的痴迷程度,近乎达到了一个疯狂的地步。

    ??先前提及过。

    ??老苏曾经制作过一个只能放大五六倍的望远镜,这架望远镜的观测效果也就比纯肉眼高上那么一丢丢。

    ??而在公元1084年。

    ??老苏为了观测一个偏西方向的星辰,甚至带着这架没啥大用的望远镜跑到了吐蕃!

    ??没错。

    ??吐蕃!

    ??要知道。

    ??宋朝的吐蕃可不像后世,这时候的卫藏和中原可以算是两个不同的政权,彼此之间甚至有些小规模冲突。

    ??从汴京跑到吐蕃的路程长不说,风险也是大的惊人。

    ??但为了追求真理,老苏还是义无反顾的做了——成果便是苏颂星图上的17颗星。

    ??这就是老苏,一个执著到不惧生死的时代巨匠。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