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71节 (第2/3页)
影剧大观》特刊:【此片一出,华夏武侠片盛行之风,又可再续几年了!】 …… 武侠片的热潮持续多年,泛滥成灾,本已在减退,否则敏锐的制片公司老板怎会犹豫还要不要制作。 《问青天》一出,强劲的票房与口碑不止是令人直呼武侠片仍有市场,甚至是大大提高了武侠片的上限,让人对这个类型刮目相看,扭转印象。 街头巷尾尽是模仿片中招式的,仿佛要把片中角色当作真实人物来崇拜。不止是小儿少年,成年人都无法免俗。 没办法,太有范儿了,人物塑造得更是鲜明,看完影片一个个绝招都印在了脑海里,比之他们从前观影看到的,想象到的,都要精彩。不是那种套路化、戏剧化的夸张,既不流俗又具有真实性,这是以一切细节烘托出来的。 奸诈的昆仑书局推出的周边亦是大卖。 除却那些十分有趣,角色的拟动物形象周边,还有影片中的武器也被制作成了周边。如白五的峨眉刺,柳十三的银蛇剑,胡袭人的爪套。当然不是真的武器,随便贩卖利器还得了。 峨眉刺嘛,是被做成了水果签子、挑灯签等形制,银蛇剑做成了腰带,爪套则是换换材料就行了,不具杀伤力。 这些都是纪霜雨给周斯音提议的,现代电影周边产业都很发达了,不像现在干巴巴的。 是以这次昆仑书局开发出来的周边,不但很具趣味,又兼有实用性,大家购买欲自然更高了。反正价格差得也不是特别多,都是买,为什么不买喜欢的影片周边,感觉还有更具价值。 有的人不但买,甚至一买就是两套,一套用,一套收藏。 昆仑影戏部的周边组是新近成立的,因为这一行很新,他们自己都没想到销量竟是一路上扬,后来成为影戏部一大支柱,还有许多观众督促他们制作《古都镇物奇谈》的周边。 影片还在上映,周边制作这边也赶紧生产了镇物周边,又引发了销售热潮。 ——最后计算的时候,这些周边的销售额甚至不逊色于票房收入! 影戏界同行看到,全都急匆匆学了起来,卖得好不好自然另说了,各家情况不同。 此一番,华戏,或者说纪霜雨的教学实力也是被大大认可了。 虽然此片有纪霜雨参与制作,仍能显出许云汝之能力了,宣传期也有报纸说了,许云汝交的创作方案受到认可,才拿到学校创作基金,并邀请到校长加入团队的。 而且此时有人提出来:好像……据说……华戏学生还有至少五部影片获得创作基金,在筹备之中,最迟明年应该都能与大家见面。 观众狂喜! 影戏界同仁亦是狂喜! 倘若都是这样的质量,影院何愁不敢放映本土影片? 制片公司都是跃跃欲试,此片让大家信心大增,眼睛直盯着华戏。 此前华戏成立时,不少沪上影戏公司就捐过款,被纳入创作基金,算是结下了善缘。虽然这些学生还不到毕业的时候,但各家公司已计划着,等待抛出橄榄枝,将其招入麾下。 本来华戏就有些演员“科里红”了,那都是台前的,此番是让导演系等幕后学生也进入了大众视野。 华戏导演系大部分学生之前都有工作,也有的辞了职,或者个别没正式入过行。倘若都有纪霜雨……不,不提纪霜雨,哪怕有许云汝一半的水平,都值得他们高薪聘请了! 有眼光的制片公司还盯上了摄影师、灯光师等幕后人员。 聘请外国摄影师,起码也要六百到八百大洋,还得提供人家洋房、洋车,吃好喝好。若是日后请到华戏的学生,就算也花同样的钱,人家技术可能更好,工作态度还比洋人积极,又是同胞。 其他从前未捐过款的制片公司也才回过神来,应该和华戏打好关系啊,给他们的创作基金捐点钱。如此去学校招聘抢人,甚至提前和学校沟通,看有什么样的优秀学生、送员工去培训,都更便利。 . 沪上影戏学校。 纪霜雨、周斯音、许云汝在校方领导的接引下,步入校园,贝克影业的白立言,以及其他数家外资影院及制片公司负责人亦在列。 这就是沪上影戏界几家华资大制片公司联合开设的影戏专门学校了,专业没有同年开设的华戏那样齐全,主要是培养影戏方面人才,多是演员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