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来1976_第173章 揾食者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173章 揾食者 (第1/2页)

白客让表姐自由活动去了,他自己则起了个大早跟着老帽来到宣武公园北门附近。
  当年在龙潭湖公园鸟市的时候,老帽是摆地摊儿的,用一块儿破布铺在地上,摆上各种物件儿,一旦公安来了,用布兜着物件儿就跑。
  几年不见,老帽鸟枪换炮了,蹬起了三轮车。
  来到市场后,他还用砖头木架子之类的东西支起一个摊位来。
  再看看周边,也都跟老帽一样,个个都是在挂羊头卖狗肉。
  看起来是在卖旧货,实际上是在卖古董。
  各个摊位刚摆起来,便开始有顾客来来往往了。
  这些顾客绝大多数都是港澳人士,或者海外华侨之类的。
  还有一些一看就是国内的高级知识分子的模样。
  估计他们落实政策后,拿到了一大笔补偿款,生活变得优渥起来,便开始从事收藏活动了。
  老帽还跟以往一样,继续靠各类瓷器过活。
  各种150件、200件、300件的大瓶子。
  还有其它坛坛罐罐。
  白客本来就对这些玩意兴趣不大,再加上上一次收了一大筐7501毛瓷之后,对其它瓷器就基本无视了。
  帮老帽摆好摊位后,白客就四处转转去其它摊位去了。
  先来到一个卖旧书的摊位前。
  这个摊位应该是最安全的,因为旧书很难看出是不是古董。
  古善本是白客最早收藏的古董。
  那还是他跟哥哥在废品收购站顺来的。
  后来,再加上彪子四处划拉,白客手里的旧书已经数量众多了。
  虽然白客在这方面没什么天分,但架不住三天两头翻看。
  所以,碰到旧书,他一眼就能看出是古代的,还是近现代的。
  这个摊位前的旧书,白客看了几眼。
  除了一小部分是民国的,绝大多数都是古代的,而且以清朝为主。
  便宜的一二十元,贵的也不超过100元。
  白客随手挑了几本破损不严重的书。
  尤其李渔的一本《十二楼》令白客心满意足。
  买完书,白客又来到一个卖字画的摊位前。
  此时,摊主正在跟一个华侨模样的老者讨价还价。
  老者看上的是张大千的一幅仿古的画。
  好像在为二三十块钱互不相让。
  改革开放初期,真正发财的其实不是那些敢为天下先的农民,或者两劳释放人员。
  而是很多港澳人,或者海外侨胞之类。
  因为信息的不对等,令他们掌握绝对碾压的能力。
  几十块钱收的一件古董,他们拿到国外的话,随随便便都能卖几十万。
  白客假装若无其事,在一旁偷听着。
  最后老者故作悲痛地叹气:“没办法了,我到别处看看吧。”
  说完,有些惋惜地走掉了。
  白客心里清楚,这老东西在玩欲擒故纵的伎俩。
  等摊主后悔了,他再转回来,继续杀杀价。
  白客岂能让他得逞,等老家伙走开,立刻就冲过去抄后路。
  此时,摊主正为失去一桩买卖唉声叹气,白客连忙问:“叔叔,他给您多少钱啊,您不卖?”
  摊主叹口气:“我要200,他给180,其实190也好。”
  “行了,我给你一百九吧。”
  摊主正将信将疑地打量白客,白客已经拿出一叠大团结递给他了。
  摊主连忙将画卷起来包装好,小心翼翼地过来了。
  其实白客对字画之类玩意一窍不通,屁都不懂。
  但一方面别人已经讨价还价过了,跟着捡漏儿总是没错的。
  另一方面,这年月,古玩字画市场还没大到值得去造假。
  当然,这个时期也不是说没有假古董。
  比如张大千仿了很多古画,还有很多古董都是民国时期仿造的。
  但即便如此,眼下这么低廉的价格,就算闭着眼睛买将来也不会赔。
  接下来,白客又到其它摊位前转了转。
  买了几块儿玉石印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