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771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(第1/2页)
朱聿键想着中兴大明,可是,海盗出身的郑氏们可没这心思,他们只想着偏安一隅,搜刮一方。 朝廷此时正在廷议战守兵额,需要二十万。 郑芝龙等人立即有了搜刮的主意了! 既然要二十万兵马,那税收也要相应增加了! 于是,郑芝龙上奏请加税和借银,同时分遣侍郎科道各府征发。 他以王兆熊为吏部主事兼御史,管义饷。 王兆熊新官上任,顿时拿出搜刮的本领来奉承郑芝龙。 他沿门搜括,不给的人,便在他的门前贴上“不义”二字;同时规定,抚按以下皆捐俸助饷,且名目极多,有什么“名官助”、“绅助”,“大户助”,就差没有“贫民助”了! 他的这个做法,史书的记载是:“于是东南鼎沸!” 郑芝龙搜刮完百姓后,又搜刮府县库积年存银未解的,厘毫必解! 郑芝龙搜刮钱财的能力真比马士英有过之而无不及,因为马士英只搜刮了百姓的钱财,郑芝龙则连官家的钱财都搜刮的! 郑芝龙搜刮了官民的钱财之后,感觉钱财还不够,于是又开始大鬻官爵。 他明码标价:部司价银三百两(后生意萧条,减至百两)、武札仅数十两或数两。 他的这个做法,导致的后果是: 倡优厮隶,尽列冠裳! 很多人出钱买官了之后,才发现无俸无衙,空名而已。 于是,有些聪明的,就想出赚钱的办法——他们仗着有官名,鞭挞里邻,压榨百姓! 老百姓哪里受得了他们这样折腾,于是,很多人反望清师之至,有谣曰:“清行如蟹,曷迟其来?” 郑芝龙发了大材之后,又想出一个发横财的馊主意,那就是上奏皇帝,请求清理寺囚,反想出狱的囚徒,无论犯了死罪还是活罪,只要纳赎,就可以放出来! 郑芝龙想出这个馊主意,可谓误国害民到了无耻的境界了! 朱聿键不是昏君,当然是不听他这话,也不同意他这馊主意。 郑芝龙见皇帝不听自己的话,顿时生气。 朱聿键赐大臣宴的时候,郑芝龙以侯爵位宰相上,坐在了宰相上面。 首辅黄道周看了很不爽,说祖制武职无班文官右者。 郑芝龙哪能由别人批评,顿时火了,相与争执。 争执最后的结果,皇帝站在了黄道周的一边。 郑芝龙又很不高兴了,不过,皇帝开口了,他不好再争执,便暗暗叫诸生上疏,说黄道周迂腐无能,不可居相位。 朱聿键见了这些上疏,龙颜大怒,叫督学御史治他们的罪。 郑芝龙、郑鸿逵并不因此而反省,他们依然恃援立功,把自己的人口授帝前。 当时,吏科给事朱作楫、户部主事叶正法,这些大官都是他们的人。 他们觉得这些人还不够,还要推荐人才。 朱聿键不是是傻瓜,焉能让他们势力壮大?于是不尽从。 郑芝龙俩兄弟见皇帝这样,颇怀怨望。 皇帝既然不给我俩兄弟面子,那我俩兄弟也就不必给皇帝面子了! 在朱聿键郊天于南台的时候,他二兄弟皆称疾不出。 阁部何楷立即弹劾他们,说朝廷大典无过郊天,而他们不出陪祭,无人臣礼! 朱聿键虽然不敢治罪二郑,但是,他觉得这何楷是个人才,于是,令掌都察院事。 过了不久,郑鸿逵在殿上扇扇子,何楷耿直的脾气发作,出声呵止他。 二郑对何楷本就看不顺眼,这时就更怒了,齐齐弹劾何楷! 何楷知不为二郑所容,于是请告再三。 朱聿键想出两全的办法,便暂令何楷回籍,谕以收复两京,即召总宪。 可是,他没想到的是,二郑比他想象中的还嚣张狠毒多了! 何楷出都才四十里,就遇到盗,割去了他一个耳朵,回家后不久就去世了。 而这盗,正是郑芝龙使其部曲杨耿所为的! 面对如此郑氏,朱聿键既怒又无奈,只听睁一只眼,闭一只眼,任其所为了。 和郑氏不同的是首辅黄道周,郑氏自私自利,黄道周则为公为民。他知道,偏守一隅,终不是办法,你不去打人家,人家也终将杀到门口来! 与其等待别人杀来,不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