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福运娘子山里汉 第47节 (第1/2页)
谢寡妇给胡良拿了十两银子,现下正捧着她的钱匣子发愁。 “小妧,我看你昨晚做,也没放那些八角啊什么的……我是想着咱们能省就省着点。” 昨晚是当家常便饭做的,自然没搞那么复杂。 “谢姨,能省则省没有错,但要省对地方。之前说过胡辣汤的做法并不难,别人很容易就能学会,咱们想始终保持优势,就必须在口味上花心思,让别人即使能学个形似,也学不到精髓。” 谢寡妇有点明白了“那些个东西就是你说的精髓。” “嗯,而且有了这胡辣汤料,不仅统一制作起来简单方便,还不用费劲去买猪肉熬骨头汤了。” 自家人吃饭,那些肉啊骨头的自然想放多少放多少,也不心疼。 但要拉到镇上去卖还加那么多东西,成本上去了,价格也必然要上去。 镇上的人虽说比乡下人有钱,也不介意花钱吃碗新鲜小吃,但要是价钱超出平均水准的话,想要他们成为长客怕是不行。 要不然就是失去价格优势,要不然就是赔本赚吆喝,左右都不讨好,所以不必要的辅料干脆能不放就不放,味对了就成。 “谢姨,我先教你做面筋吧。” 第73章 新做法 既然决定不放肉了,那总得有点实在的东西,面筋就是最好的选择。 做好的面筋用手撕成细条下到汤里,吃着筋道,看着也实惠。 谢寡妇不懂啥是面筋“是要把面活筋道点?” 季妧忍不住笑“我做给你看吧。” 她从面口袋里舀了两瓢面粉倒入盆中,掺入少量的盐,加清水慢慢揉成面团。 醒发半小时左右,开始洗面。 洗面其实就是在水里揉面。盆里放一些水,不要太多,然后将面团放进去用力揉。 揉到水成为白色的面糊,就将面糊倒到另一个盆中备用,有了这个,可以省去勾芡那一步。 然后换上清水再洗,如此反复五六遍的样子,直到将面团中的粉汁全部洗出,面团颜色发暗,手感劲道不粘手,浸泡在水中不掉面色,面筋也就成了。 最后用手将面筋拢在一起取出,浸泡在清水盆内。 做这个很简单,就是靠力道,谢寡妇看了一遍,又上手做了一遍,差不多也就学会了。 “到时候汤锅烧开,直接把面筋丢进去煮熟就行。万一忙不过来,事先用开水煮好也可以。” 其实还有另一种方法,就是把洗出来的面筋用笊篱沥干水分,放在盘里上锅蒸,蒸好取出来,冷凉后切成小块。 不过那个是干面筋,搭胡辣汤的话,还是湿面筋比较好。 撇开汤料不谈,胡辣汤光做法就有许多种,口感和配菜也因地区而异。 季妧根据手头能找到的原料,秉着经济实惠的原则,怎么简单怎么来。 她把辅料定为面筋、豆腐、豆腐皮、海带丝还有自家做的脱水蔬菜。 豆腐豆腐皮从隔壁付大叔家拿,脱水蔬菜自家屯的就有,面筋更是随手就能做。 至于海带,距离邺阳县不远的胶州岛临海,连带着他们这边吃海产品也比较方便。 调料就是葱、姜、盐而已。没有味精,芝麻油又太贵。 不过光凭这些已经足够了,毕竟主要还是靠那张单子上的东西。 谢寡妇听她这样一说,好像除了桌凳碗筷那些,其他还真费不了多少,不是自家有的,就是稀贱的东西,就算亏本了也不心疼。 胡良在县城里打听了一圈,果然打听到有一家小饭馆要关门歇业,里面的东西正贱价处理。 他进去看了一下,桌子凳子都比较旧了,还是薄皮木头做的,不太实在。 不过他们摆摊也用不着多好,这种的来回拉着反倒轻巧些。 又讨价还价了一番,最终定了九张桌子,每张桌子配四个长条凳,能坐下八个人。 碗筷也一起要了,都是洗刷干净的,大不了回去再用开水泡泡重新洗一遍。 还要了两口锅,其他诸如勺子铲子等杂物,最后加在一起的价格,比他原本的预算低了一半都不止。 心里不禁庆幸,还好听了小妧的,不然全买新的还不知要白扔进去多少钱。 买完这些,就该去买季妧交代的“重中之重”了。 胡良本打算干脆在县城一起买,但想到季妧特意嘱咐过要去一德堂,就让骡车特意在镇上停了一下。 既然小妧指定要这里的,那肯定是这里的最好。 季妧倒没想那么多。 她就是觉得那医馆太冷清,自己正好有需要,干脆就照顾下他们的生意,之前大宝在那治病,人家也给优惠了不少。 胡良到家,把骡车上的东西都卸在院儿里,给了车